1.
四旬已至,半生薄涼。
也曾年少輕狂,血氣方剛。
也曾克己奮發,胸懷激蕩。
也曾鮮衣怒馬,氣宇軒昂。
終是柴米油鹽挫瞭銳氣,斷瞭念想。
終是人情世故磨瞭棱角,彎瞭脊梁。
2.
臥龍蟄伏,待時而動,
善隱者勝,善顯者敗,
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謀大事者,必藏於心。
所遇困阻,皆為階梯,
所遇痛苦,皆為養分,
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強大。
3.
不必與人立黃昏,
無問自知粥可溫。
何需他人共捻燈,
一人也可書半生。
黃梁陪我夜已深,
糟酒何苦與人分。
最是無用相思淚,
自夢自身與前塵。
明月星辰恰自賞,
茶冷意在怕出神。
衷腸何須與人講,
殘夢何必再重拾。
4.
千帆過盡,方解油鹽非易事,
青絲漸白,才知歲月不饒人。
年近四十志漸衰,久嘆青春不重來。
東拼西闖無一獲,額頭青絲一半白。
5.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瞭!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瞭!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瞭。
謝邀請!
讓人拍案叫絕的詞是毛澤東的《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二五年)
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真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墜,賴以柱其間。
這首詞令人拍案叫絕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膽魄絕無僅有。這首詞是毛主席在長征途中所填寫。山是造成紅軍長征途中的主要困難之一,高險嚴寒飛鳥難過,但毛主席不以為然藐視其險阻難過,用“未下鞍“ “戰優酣”戰勝瞭“刺破青天“的高山。毛主席藐視一切困難險阻並征服取勝的膽魄令人叫絕。
第二,藝術手法過人。“離天三尺三”的誇張手法寫山之高,“倒海翻江卷巨瀾”的比喻手法形容山之多連綿起伏似大海之巨浪,又用“刺破青天“的擬人手法形容山之險又高 ,但都诐紅軍戰勝瞭。用山的多,高,險來反襯紅軍的所向無收的英雄氣慨。其藝術手法讓人叫絕。
黃河之水天上來……
上初中時剛一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就感到很驚奇。驚奇的是黃河的水怎麼能從天上來呢?當時我傢住在大興安嶺的某林場,哪時還沒有電視,對黃河瞭解的非常少,隻能在童話、語文課本、地理、歷史上讀到有關黃河的內容。等到有瞭電視之後,在電視節目當中看到壺口瀑佈的景象,又一次被黃河磅礴的氣勢驚呆瞭。
上一篇
乃蠻人是維吾爾族嗎?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