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母親隨誰的姓?母親的母親又隨誰的姓?
做為母親或母族,高舉平等的大旗,高喊打破移風易俗的口號,爭取冠姓權,本身就是向傳統低頭,變相維護男權而已,反而是自私的表現。
西方,名在姓前,隻重自身。
所以,連文字都帶有符號性質,簡單易學,適合標記。
不僅國傢無法長期大一統,連共同信仰的宗教都分為數派,甚至互相敵視。
為什麼,因為傳承不明,互相沒歸屬感。
而東方,自從劉邦非劉姓不得稱王之後,大一統王朝都有姓,李唐、趙宋、朱明。
每一個王朝都是一個環,環環相扣。包括入主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是如此。
學得最有模有樣的,是清,所以文治武功開創盛世;學得最差的是元,甚至遠遜遼和金,所以空有武力卻難長久。
斷裂。
原本傳承有序,到瞭孩子這代,硬生生改瞭。孩子小沒影響,大瞭成傢之後,如果是男孩,媳婦也這麼要求,三代人三個姓,亂不亂?
如果是女孩,夫傢堅絕不同意,她的改姓有何意義。
除非有天縱之才,另開一脈。否則隨母姓等於瞎子點燈。
撕裂。
原本同氣連枝,卻被從小分為兩姓,等於無形中從中間劃瞭一道線。小時不顯,年深月久之後,自然生分。
孩子懂事後,也會覺得自己另類,爺爺,爸爸,哥哥都一個姓,我為什麼不一樣,肯定是不喜歡我。
幾千年的烙印,隻要還生於廝長於廝,就深入靈魂不可磨滅。
在農村來說,隨母姓的弊端還是很大的,因為到瞭最後父系宗族這邊不認你,母姓宗族那邊也不認你,就問你尷不尷尬???
父親宗族不認你,雖然你是父系這邊的根,但是你不跟父系姓,所以對於父系宗族來說,你是外姓人。
在寫族譜的時候隨著母親姓的這個孩子,可能不會上族譜,即使上瞭族譜,到你這支也終結瞭,不會再往下寫瞭,因為你已經是外姓人瞭,你的後代也不再屬於父系宗族瞭。
母親那邊寫族譜,壓根就不會寫這個隨母姓的孩子,因為到母親這裡就會終結,母親已經屬於外嫁女瞭,那麼她生的孩子不管姓什麼都不會得到母系宗族的認可。
這就會讓這個孩子很尷尬,你算不上父系的後代,也算不上母系的後代。
但凡你出什麼事,需要用到宗族的時候,你的母系宗族肯定不會管你,不會出面,你的父系宗族也沒法管你,到最後能出面的隻有自己的父母。
這樣做的弊端不在當代,而在將來。子女隨男姓是人類發展過程的歷史選擇,並不是隨意所為,從遺傳學角度來講男性的基因遺傳性比男性強,卵子相當於土地,精子才是種子,什麼樣的種子才能長什麼樣的苗。而卵子可以接受任何種子,苗壯不壯才是卵子(土地)決定的。
中華民族的歷史脈絡為什麼這麼清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傢族文化濃厚,子女隨父姓,一脈相承,幾千年不亂,什麼時候都能追根溯源。而一旦開始實行想跟誰姓就跟誰姓,過兩三代人後就亂套瞭,說不定近親結婚都不知道。
古人剛開始也沒有姓,姓的產生主要是為瞭區分種族,也是為瞭防止近親結婚,防止生傻孩子種族出現退化,因此才會規定同姓不婚,用姓來區別男女兩個人是不是同一種族。
現在的城市文明大部分是陌生人社會,即使兄弟姊妹也是天南海北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傢的孩子都未必互相認識,何況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如果有的隨父姓,有的隨母姓,相互之間真的還搞不清楚,近親結婚真有可能。以前不是有報道稱自己的孩子和情人的孩子談戀愛同居的,等到雙方父母見面時才發現兩個孩子是同父異母或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後悔也來不及。
上一篇
水滸中最卑鄙的人是誰?
下一篇
返回列表